【中國儀器網 行業要聞】學術期刊作為科研成果的載體,有促進學術交流、分享先進成就的突出作用。學者們通過期刊交流思想,推動創新科技的傳播。對國家而言,學術期刊同樣意義重大,擁有學術期刊的數量越多,國家在科技上的言論也就越有說服力。
近年來,國家在科研事業的投入呈穩步增長趨勢,大大促進了國內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此同時,各類科研論文數量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增加。在“噴井式”數量增長的背后,學術論文的質量卻屢屢呈現出“頹敗之勢”。
科技進步,論文質量卻存在“注水”嫌疑,究其原因到底有哪些?首先,泛濫成災的論文根源在“唯論文”的學術考核評價體系上。論文在某種程度上,確實能夠反映出作者的研究深度和學術思想,但將論文視為考核的硬性指標,必定將會對一部分有學識但疲于論文發表的學者造成打擊。據悉,無論是教師職稱的評定,還是碩博士生畢業、博士后出站,都需要有一定的論文發表數量。龐大的、亟待發表的論文與供不應求的學術期刊必然難以兩全,一些低等級刊物趁此機會悄然運營。這些刊物上的論文不存在嚴格的審核制度,發表的論文質量也良莠不齊。
其次,市場經濟中的“銅臭”之氣漸漸蔓延到學術領域,學術由此備受打擊。上世紀90年代,就有報道稱,河北省承德醫學院學報的部分編輯人員為了謀取金錢利益,私自出版盜版刊物,經查實后被懲處。無獨有偶,《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校報》在2013年第2期版面中共刊載了259篇論文,作者囊括了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副教授、教授等共340名,但這所謂的“學術期刊”實際上是個“假刊”,根本不具備法定出版條件。為了“湊夠”合適數量的論文,部分學者自己掏腰包發表文章,助長了低級刊物唯錢看齊的不良風氣。除了花錢發表論文外,現在還有買賣版面的現象出現,一些經費短缺、學術水平低劣的期刊為了收取更多的費用,不斷增加刊物頁面,導致期刊質量越來越差,“學術垃圾”成群。
后,部分作者學術平庸,為了自身利益,通過改寫他人論文營造自身“學識淵博”的假象。2018年8月,“河南四家長質疑考生高考答題卡被掉包”事件引起嘩然。在網民的“義憤填膺”下,有關部門經過調查顯示,不存在答題卡被調問題,且涉事學生所謂的通過北京師范大學自主招生初審的論文更是抄襲之作。
當數量代替質量,成為各種“頭銜”的硬性指標時,學生為了畢業、教師為了評選職稱、教授為了獲得頭銜……就不得不屈服于“唯論文是舉”的現有體制。此外,缺少的學術期刊也是導致我國學術論文質量不高的原因之一。二流三流期刊如野草般“春風吹又生”,而真正的論文只能轉而發表在國外期刊上,同樣是致使研究者精神變異,學術界社會風氣敗壞的“劊子手”。在大力抨擊學術亂象的時候,我們是否也該反思,在這場混亂的“論文數量戰”中,自己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