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器網 時事聚焦】作為世界高峰的珠穆朗瑪峰一直吸引著人類前仆后繼地去征服,與死亡相伴的登山路上留下許多動人的故事。由吳京等人主演的電影《攀登者》今天已經上映,影片改編自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真實事件。
很少有人知道,在珠峰高度上,我國在上一直沒有話語權,甚至連珠峰歸屬都一度存在爭議。《攀登者》講述的中國登山隊登頂珠峰行動不僅是簡單的攀登世界高峰的登山活動,還有著宣誓主權的重要意義。
珠穆朗瑪峰在上被稱為Mount Everest(埃佛勒斯峰),1858年由印度測量局以前任測量局局長喬治·埃佛勒斯的姓命名。我國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Mount Everest作為珠穆朗瑪峰的標準名,音譯為額菲爾士峰,直到1952年才在地理學家王鞠侯的建議下將“額菲爾士峰”更名為“珠穆朗瑪峰”。而在Mount Everest之前,珠峰在康熙年間的《皇輿全覽圖》中就已經有了正式的名稱——朱姆朗馬阿林,而“珠穆朗瑪”這個名字也早就出現在《乾隆內府輿圖》中。名字只是我國在關于珠峰問題上處于弱勢的一個很小方面。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與尼泊爾在珠穆朗瑪峰的歸屬上產生爭議,尼泊爾方面曾挑釁,中國連珠峰都沒有登上,沒有資格說珠峰屬于中國。我國在珠峰的競爭中確實遠遠落后于人。早在1852年,英屬印度測繪局長安德魯·沃爾夫就已經帶人攀登珠峰,測量珠峰高度。1953年,埃德蒙·希拉里成為征服珠峰的人。而中國在7年后才成功登頂,并且這次登頂并沒有得到承認。
1975年,我國再次成功登頂珠峰,并測出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為8848.13米,這個數據與1954年印度測量局測量的高度8847.6米接近,然而卻上完全忽視了中國的測量數據。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只承認1852年英國的測量數據8840、1954年印度的測量數據8848和1999年美國的測量數據8850。
珠峰的歷史測量數據各不相同,差異的主要來源是測量方法的不同。測量海拔高度的傳統方法主要有三種:三角高程測量、氣壓高程測量和水準測量。
三角高程測量的原理是測量A、B兩點之間的水平距離與自A點觀察B點的豎直角,利用三角公式計算B與A的高差。這是早期珠峰測量的主要方法,因為三角測量在平原就可進行,不需要攀登珠峰。1952年英國的數據與1954年印度的數據都是用三角測量法測定的。
氣壓高程測量利用的是大氣壓隨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規律,利用氣壓計測量兩點的氣壓差,再計算高差。氣壓受天氣狀況的影響很大,因此根據氣壓測量法測出的數據誤差也很大,中國測繪工作者曾在1959年利用水銀氣壓表測量珠峰高度,得到8882的高程數據,誤差達到了幾十米。
水準測量是利用豎立在兩點的水準尺和設置在中間的水準儀測定兩點之間的高差,精度較高。1975年我國測量珠峰高度時就是使用水準測量法測量的。1956年我國在青島建立水準原點作為海拔平面,測繪人員從原點出發,每隔幾十米設置一個測量點,逐步向內陸推進,測量沿線的海拔高度,水準線一直延伸到珠峰山下。1975年登山隊登頂珠峰,在峰頂設立覘標,由山下的水準基點進行觀察測量,后得到8849.05的雪面高度與8848.13的巖面高度。然而因為測量冰雪層厚度的方法太過簡陋,92厘米的數據實際并不準確。
隨著科技的發展,GPS衛星定位技術也被用于珠峰高度的測量。1992年,意大利與中國合作,采用GPS衛星衛星測量法對珠峰進行測量,后的結果是8849.04米。2005年,我國再次開展珠峰高度測量工作,將三角測量、水準測量與GPS衛星衛星測量相結合,并利用冰雪雷達探測儀探測冰雪層的厚度,后經過計算,得出8844.43的巖面高度數值。
印度板塊向歐亞板塊俯沖的喜馬拉雅運動持續幾千萬年至今仍未停止,珠穆朗瑪峰的巖面高度還在以平均每年2~3毫米的速度上升。但隨著氣候變暖,積雪向冰的轉化速度加快,珠峰的冰雪層厚度也在逐漸減小。珠峰的高度在不斷變化,正如人類不會停下攀登珠峰的腳步,對珠峰的測量也不會停止。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