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能源環境】前幾日,《科研報告》發表了一項關于南極冰架的新研究,文中指出,南極半島東部冰架幾百年來一直在加速變薄,這可能導致冰架坍塌。這幾年關于氣候變化、兩極冰川融化的話題時常出現在人們眼前,這一消息也并未在網上引起波瀾。雖然大眾的關注度很低,但在氣候學家眼里,南極的冰架情況比想象中更為嚴峻,而這代表人類面臨的氣候危機可能更加深重。
南極冰架的坍塌已經不是什么危言聳聽的謠傳,而是正在發生的事實。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冰架崩塌事件已經發生過多次。2002年,拉森B冰架崩塌消失,面積達3250平方公里。2008年,威爾金斯冰架在一年內發生3次大規模崩塌,剩下的冰川科學家曾預計將在十幾年內逐漸解體消失,而現在已經過去了11年。2017年,南極半島大冰架拉森C崩塌,約5800平方公里的冰山從冰架上脫離,這次事件也被科學家當作氣候變化的臨界點。冰川崩塌帶來的對環境與氣候的擔憂讓科學家對南極更加關注
冰川崩塌帶來的對環境與氣候的擔憂讓科學家對南極更加關注,然而研究南極冰架卻是一個極其復雜的課題。冰架的變化受到地理與氣候的綜合影響,而南極嚴酷的自然環境阻礙著研究人員收集信息,而且對南極洲的觀測記錄也僅有十幾年歷史,無法從更大的時間尺度考察人類活動對冰架的影響。傳統的南極科考包括利用氣象觀測與
空氣檢測器收集南極洲的大氣成分、
臭氧總量等環境參數以及氣候變化數據,利用
輻射觀測儀器觀察南極洲的輻射收支狀況,利用地震檢測儀以及冰觀測儀器跟蹤冰架變化。此外對海洋的水溫、含鹽量等數據的檢測對冰架的研究也有重要意義。而幾次冰架崩塌過程的觀測都依賴于衛星遙感技術與飛機的實地觀察。
對南極研究的進展依賴新的的觀察數據,而這離不開新的研究方法與更先進的儀器。而這次南極半島東部冰架正在加速變薄的研究成果也是來自于研究團隊全新的研究方法。應該英國南極觀測局的研究團隊在南極半島東北角的海洋沉積物巖石巖心中發現了一種單細胞藻類。通過研究該藻類中的氧同位素,研究人員建立了長達6250年的冰川融水釋放量記錄。這份記錄顯示300年來南極半島東北部的冰川融化速度一直在加快,而這可能與溫室氣體和臭氧消耗有關。
雖然本來就浮在海面上的冰架崩裂之后對氣候變化沒有直接影響,但卻會導致南極洲大陸上的冰蓋加速進入到海洋中,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南極冰蓋的變化一方面會改變南極地區的大氣環流,進而影響的大氣環流平衡,另一方面改變了海水溫度,而海水溫度也是大氣環流的重要影響因素。電影《后天》中,拉森B冰架崩裂導致進入冰河時期,現實中拉森B早已消失,還有更多的冰架正在消失的過程中,雖然氣候的變化不會像電影那樣劇烈,但不可否認,變化確實在發生。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對南極的了解也在逐漸加深。儀器的發展讓我們“看到”更多的數據,也讓我們更深切地體會到人類對環境帶來的影響,更明確冰川融化可能帶來的后果。當“看到”之后我們更應該有所行動,維護當前脆弱的環境平衡,避免現實真的成為災難電影。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