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行業要聞】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制造業持續穩步發展,并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產業體系,有力地推動了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然而,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中國制造業仍然大而不強,在自主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產業結構水平、信息化程度、質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顯,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的任務緊迫而艱巨。
為努力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三大轉變,推動中國到2025年基本實現工業化,邁入制造強國行列,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
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全面展開,產業分工格局悄然重塑,我國生產的眾多產品及品牌,如中國高鐵、華為品牌紛紛走出國門,被更多國家所認可。而對于涉及國家科學研究安全,乃至國家戰略發展的科學儀器國之重器——實驗室天平,其發展現狀如何?在如火如荼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當下,它將如何轉型成功并“殺出重圍”呢?探究以上問題,還需從國產天平的發展歷史說起。
我國的天平工業正式誕生于1948年成立的上海建華儀器工業社。在解放初期至本世紀初的50年左右的時間內,國產天平工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60年代中期就研發推出了微量機械天平,70年代末研發推出精密電子天平,80年代中研發推出分析電子天平。而自80年代末以來,我國電子天平制造企業更是如雨后春筍,涌現出了40多家天平制造企業,如沈陽龍騰電子、常熟衡器廠、上海恒平、長沙湘平、福州華志等。這些企業年產銷電磁力平衡式電子天平超30萬臺,產量可觀。
然而,由于我國宣布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自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始,梅特勒、賽多利斯、島津、普利賽斯、奧豪斯等進口天平品牌紛紛進入我國市場。這些品牌憑借先進的技術、完整的產品線、周到的售后服務等,攻城略地,不斷開拓中國市場,市場份額快速增長。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中國天平市場需求約為25萬臺/12億人民幣,其中50%左右被進口品牌瓜分,40家以上的國產天平企業爭奪另外的50%市場,導致這些國產天平企業市場份額不足,經濟效益快速下降。在日漸緊張的市場競爭態勢下,國產天平企業逐漸萎縮,發展大不如前。
國產天平企業在十多年的時間內迅速沒落,除了受上述進口天平品牌的沖擊,國產天平企業自身管理僵硬,技術落后,市場不良競爭也是重要原因。此外,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政府產業政策傾斜缺失,社會需求導向缺失等同樣阻礙了國產天平的發展之路。
如今,2019年即將進入尾聲,這意味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將邁入第五年的中期階段。當下,隨著計量行業WTO/TBT通報評議工作協調委員會成立,國產天平得到了有力地扶持。此外,政府有關部門也加強了對違規生產、知識產權侵權企業的懲處,國家產業政策的傾斜等,在這一良好環境之下,國產天平企業應當抓住歷史發展機遇,努力轉型升級,全面提升技術實力,打造中國天平品牌。
要想國產天平再度崛起,小編以為國產天平企業應當:1.緊跟先進技術趨勢,全面提升國產天平技術實力;2.采用化的產品標準及法規,在范圍內開展業務;3.建立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創建世界天平品牌。行業方面,計量行業應統一對策,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國家層面,國家產業政策應當對天平制造業有所傾斜,且需要積極引導社會需求。
歷史的車輪從來不會止步,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深入推進的當下,國產天平企業能否抓住歷史機遇,借勢翻盤?讓我們拭目以待!
資料來源參考:百度百科、《國產天平的現狀及發展之路》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