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器網(wǎng) 能源環(huán)境】作為如今氣候變暖的重要因素,二氧化碳這一常見的溫室氣體已然成為了眾矢之的。不管是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限制方面還是在科學研究領域,大多數(shù)國家都在抓緊制定出臺各項政策標準,加大科研投入,力求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以此來減緩氣候變暖的步伐,為全人類的生存之戰(zhàn)而奮斗。
近日,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在《
地質(zhì)學》期刊上發(fā)表了一項新的研究。研究表明:當今二氧化碳濃度趕超過去2300萬年來的高紀錄,且其飆升的速度也前所未有。此消息一出,不少網(wǎng)友對當今氣候變暖的擔憂更甚。同時,也有不少人好奇于科學家們是如何測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
要知道,二氧化碳這類氣體在常溫常壓下一般是無色無味的,且廣泛分布于大氣環(huán)境當中,要對這類看不見、摸不著的氣體進行濃度的測定,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實在是難以想象。
而了解二氧化碳的測定方法,還需從人類研究二氧化碳的歷史說起。人類對二氧化碳的感知,事實上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已經(jīng)開始,只不過受限于當時的歷史條件,原始人類對二氧化碳還無法開展科學研究;1756年,英國
化學家布萊克第一個用定量方法研究了被他稱為“固定空氣”的二氧化碳氣體;1766年,英國科學家卡文迪許成功地用汞槽法收集到了“固定空氣”,并用物理方法測定了其比重及溶解度;1797年,英國化學家坦南特用分析的方法測得“固定空氣”當中的含碳量和含氧量······這些二氧化碳的研究歷史為之后的二氧化碳濃度的測定技術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如今,隨著二氧化碳的研究日臻成熟,以及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市面上已經(jīng)推出了可以實時在線監(jiān)測環(huán)境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監(jiān)測設備。此外,我國針對二氧化碳的檢測,頒布實施的《公共場所衛(wèi)生檢驗方法 第2部分:化學污染物》中也指出了3種檢測方法,分別是不分光紅外線氣體分析法、氣相色譜法、容量滴定法。這些分析方法配套使用相應的分析儀器即可科學測定出環(huán)境空氣當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變化。
然而,盡管當前的二氧化碳測定技術已經(jīng)較為先進,但是在測定年代久遠時期時環(huán)境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方面,相關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目前,對于遠古時期的二氧化碳濃度的測定,已有的研究記錄截止于270萬年前,而把時間線再往前推,人類掌握的二氧化碳濃度數(shù)值就較為模糊了。
前文中也講到,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當今的二氧化碳濃度超過2300萬年來的高紀錄。那么,研究人員又是如何得知2300年前的二氧化碳濃度數(shù)值的呢?這與考古探索過程中,利用碳測年法測定古文物的歷史年代有異曲同工之妙。
上述研究團隊通過研究古代植物的化石遺骸中的碳同位素的含量,來確定植物生長時的二氧化碳濃度。研究發(fā)現(xiàn),2300萬年前二氧化碳濃度大多在230ppm到350ppm左右波動,濃度水平遠低于現(xiàn)代。同時,研究還發(fā)現(xiàn),在過去的幾千萬年的時間跨度中,二氧化碳濃度從未像今天這樣劇烈地飆升。
幾千萬年的遠古時期雖早已離我們遠去,但是研究其環(huán)境空氣當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有利于分析比較現(xiàn)有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從中揭示出二氧化碳濃度與氣候變暖之間的關系,從而給人類的碳排放量敲響警鐘。
氣候變化經(jīng)濟學報告中曾指出,如果人類一直維持如今的生活方式,到2100年,平均氣溫將有50%的可能會上升4℃。而這導致的后果,無需贅言我們也心中有數(shù)。為此,還需人人擔起低碳環(huán)保的責任,共同守衛(wèi)我們的地球家園。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wǎng)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