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時事聚焦】考試作弊,開除學籍,你覺得這種處罰過重了嗎?近日,哈工大威海校區的一份處分決定在網上引發了熱議。其中提到一大四學生因為考試找替考,而對兩人處以開除學籍的處分。評論中有對對此感到驚訝,認為處罰過重的網友,也有對這種做法表示支持的網友,不過小編以為,處罰背后蘊含的道理,才是更發人深思的。
首先以一個儀器人的視角來看,小編覺得這個做法沒有問題。考試本身關乎的除了對于知識的掌握水平之外,還涉及到對待考試的態度,以及誠信的問題;其次,對于一個大學生來說,應該對自己做出的決定負責,既然選擇了投機取巧,那么就應該承受風險;后,按規矩辦事沒有任何不拖,既然規章制度中明確了對作弊的處罰方式,那么依規矩辦事就是對學校信譽的保證,也是對其他考生公平性的體現。
學習,對于很大一部分人來說,是將大好光陰傾注其中的一段時間,而在這段時間里,我們不但在學習知識,還在學習做人的態度。事實上即便是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學生時代也是他們一身中學習時間密集的一段時間。同時,我們在學生時代掌握的知識,也并非是未來用得到。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沒有意義,因為其中還有更多的潛在價值。就像近剛剛結束的高考。我們總說高考是高中生邁向未來的轉折點,是給予大部分人公平競爭的舞臺,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從高考開始,之后我們面對的每一次選擇都會像一場考試。
換言之,學生時代的嚴苛,其實是對未來的一種預警。就像如今大大小小儀器企業不計其數,其品牌價值在消費者眼中也有三六九等,而有的企業助攻中低端性價比,有的企業則選擇沖擊市場走向世界。這些都無可厚非,但是大多數企業都會拿出屬于自己的東西,他們或是人性化的操作與貼心的售后服務,或是獨立的技術或者針對領域優化過的功能性。不過也存在投機取巧的企業,他們刻意將品牌的宣發做的和一些企業相似,然后以“學習進口技術”“采用進口零部件”等來包裝自己,而當消費者真的去使用的時候,就會發現,產品本身其實并不好。而這些企業終目的也就是“割韭菜”,并沒有想過長遠發展。
這種企業客觀的來說,無論從生產商的誠信角度,還是對待儀器領域的態度,都是不合格的,而終結果往往是砸了自己的招牌同時,也影響了國產儀器在大眾心中的品質。
因此,從一個儀器人的角度來看,一個企業就像一個學生,社會就像考場,嚴苛的規矩約束學生新聞就像市場監管監督產品品質,對投機取巧的人給予嚴苛的懲罰是一種優化環境的好辦法。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時間視頻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