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器網 能源環境】據統計,臺風每年給中國造成的經濟損失約295億元。研究臺風的活動周期、預警臺風的活動路徑等,對于維護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確保工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意義重大。有了無人機,臺風觀測、預警等有了新“法寶”。
2020年8月2日下午,在今年第3號臺風“森拉克”影響海南期間,一架由中國自主研發的高空大型氣象探測無人機從海南博鰲機場起飛,歷時4個小時,圓滿完成對臺風“森拉克”外圍云系的綜合氣象觀測任務,這標志著中國在這一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對臺風探測及預報預警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臺風綜合觀測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填補了基于高空大型無人機開展海洋綜合觀測的空白。無人機在臺風預測領域的出色表現,也獲得了業內人士的高度認可和積極評價。
借助無人機,氣象觀測人員可以對臺風外圍云系進行“CT式立體掃描”,一組組氣壓、溫度、濕度、水凝物等海洋上空和海面觀測數據,能夠實時傳送到地面指揮系統。而集大氣探測、防災減災服務、環境氣象垂直探測、農業生態監測等應用為一體,近兩年小型無人機氣象觀測系統業務在實際中的應用場景正逐步打開。
截至目前,我國已經形成集空基、地基和天基于一體的大氣探測體系,這是值得欣慰的。與此同時,無論是雷達、衛星還是地面自動站,在觀測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無人機的應用,可以有效彌補衛星觀測在精度上的不足,也可以進一步檢驗衛星觀測的結果。
此前,我國多地氣象局已經開始積極開展無人機氣象觀測研究及探索。拿陜西省來說,目前陜西省氣象局已從觀測、應急、標校、科研、服務等方面開展了多類不同場景數百次余架次飛行觀測試驗,獲取了大量中低空高度間隔不高于5米的秒級觀測數據;開展了無人機氣象觀測應用設計,確立飛機平臺和機載
傳感器選型,建立無人機觀測技術體系;建成無人機起檢修室、降場地和業務平臺等,完成觀測設備配置和多名無人機觀測員的培訓。
其實,除了觀測臺風的活動路徑外,無人機在觀察大霧、冰雹等特殊天氣方面也大有用處。伴隨著無人機技術的迅速發展,以無人機為載臺,搭載氣象傳感器開展邊界層氣象精細化觀測已經具備了相應的可行性基礎,人類對霧的觀測和研究也有了新的資料和手段。
從2020年4月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已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各臺站的人工定時觀測、日常守班等觀測任務取消,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不得不說,全面自動化地面氣象觀測,也從一定層面上展現著氣象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而做好高空、海洋等的氣象觀測,也就成為了接來下氣象觀測的重點任務。在此過程中,無人機、物聯網傳感等技術必不可少。
今后,多種前沿科技的綜合應用,也將為臺風、暴雨等意外天氣狀況的預報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無人船、漂流浮標、風云氣象衛星、往返智能探空等多種探測手段與無人機相互配合,將為氣象預警工作人員開展立體觀測提供便利。
“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是大型無人機全鏈條式觀測想要達到的終效果。朝著這一目標出發,是氣象觀測業務發展的實際需要,也體現著眾多氣象工作者的追求和擔當。有了精準的氣象觀測,晴晴雨雨都是美好的一天!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