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器網 能源環境】隨著限塑令逐步進化為禁塑令,無論你是否能感受到變化的發生,至少我們確實嘗試著從根源開始制止
塑料污染的產生,但是,實事求是的說,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塑料確實以我們看得見或者看不見的方式破壞著我們的生活的環境,威脅著我們的健康。
而提到塑料問題,許多人可能會聯想到白色污染。作為廣為人知的一種環境污染現象,白色污染不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還會直接對人類造成危害,甚至因為白色污染,塑料袋一度從“二十世紀偉大的發明”變成了“二十世紀糟糕的發明”。而也正因為人們意識到了白色污染的嚴重性與源頭,限塑令包括如今的禁塑令才出現在了我們的生活中。
但是,白色污染并不是一種威脅我們的塑料污染問題,事實上,即便是在如此限制之下,塑料污染仍然以其他形式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這種形式便是微塑料。
微塑料這個概念的出現可以追溯到2004年,一開始指的是海洋水體中沉積的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顆粒。由于,這種顆粒形狀不均且肉眼也不一定能看清,因此微塑料如今也被稱呼為“水中的
PM2.5”。
不過,盡管微塑料的概念很早就出現了,但是真正被大眾意識到嚴重性卻是在近幾年,而大部分人其實是從前幾年海洋動物體內查出微塑料殘留的新聞中逐漸熟悉微塑料這個詞的。
更糟糕的一點是,微塑料問題解決難度其實非常大。因為在此之前,我們生活中能夠造成微塑料污染的日用品非常多,像是隱形眼鏡、一些廉價的牙膏或是洗面奶……而對于不少人來說,這些日用品產生的微塑料是他們很難預期也很難避免的。
然而也正因如此,微塑料成為禍患或許只是時間問題。就在近,外媒針對微塑料的兩篇報道牽動人心:合眾社2020年12月28日發表報道,其中提到2014年至2020年的50多項研究表明,貝類成微塑料污染重災區;英國新科學家網站2020年12月30日發表報道,其中提到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我們正在吃進、喝進并吸入微塑料,而當微塑料越來越小,它們有可能進入細胞,從而更進一步的危害我們的身體。
那么我們真的拿微塑料沒轍嗎?顯然不是的。事實上,從2015年起,不少國家就已經開始限制或者禁止護膚品和個人護理產品中添加微塑料。而包括輪胎、家具及工業產品在內,許多可能因為因摩擦剝落而產生的微塑料的產品也開始改善工藝,避免使用中大量微塑料的產生。而在現有的海洋微塑料治理上,衛星遙感技術與近紅外光譜技術的成熟,也使得海洋微塑料捕捉成為了可能。那么為什么微塑料的報道還是層出不窮呢?原因可能在于檢測力度上。
面對微塑料危機,除了治理更重要的防護,或者說去根。目前,不少的微塑料來源其實是日常生活中的排放,而從市場監測的角度,目前仍存在化妝品中存在塑料微珠的情況。而從根本治理的角度來看,確保市場上流通的日用品中不含有或者盡可能少的含有塑料微粒對于微塑料的治理自然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增加化妝品等可能存在塑料微粒的日用品檢測環節中微塑料檢測的力度,對于防治微塑料污染自然有著重要的意義。
總的來說,想要杜絕微塑料污染,關鍵還是在于從細節減少微塑料的排放。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