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時事聚焦】前段時間“專家建議……”突然以熱搜的形式在網上走紅,廣大網友統計了近幾年和“專家提出的建議”有關的熱搜并制成了圖片,一時間成為了大眾討論的話題。盡管其中不乏一些有實際價值的建議,例如正確的喝水方式或者合理的膳食平衡,但是更多的是一些看似“無理取鬧”,甚至絲毫沒有考慮過居民生活情況的“無稽之談”。
互聯網的發展,基于信息更快、更廣的傳播效率的同時,也讓許多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失去”了篩選的機會,而這也讓許多詞語在互聯網上變了味。
專家是什么?是指在學術、技藝等方面有專門技能或專業知識的人,他們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其他人,因此在任何場合都需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而如今熱搜里提到的專家呢?他們之中混入了被包裝成學者的營銷號與無知的“鍵盤俠”。而對于大眾來說,或許他們曾經相信專家提的意見,但是當他們的生活與哪些意見出現了巨大的矛盾后,便會在懷疑和揣測之中將哪些意見當做是笑話。而這群虛假的專家也就成為了拖累真正專家群體的害群之馬。
那么面對這種情況有什么解決辦法呢?加強互聯網管理或許是關鍵。如今伴隨著網絡發言管理的日趨嚴格話,伴隨著IP顯示、身份認證等在內,多項舉措都在警告用戶謹慎發言。但是相對的,針對網上的傳播機構卻沒有合理管理。甚至買辦制度在這些平臺還普遍存在。即便你沒有任何的專業素養,只要花錢,也可以讓消息處于曝光的頭條。這種行為也自然而然地會加劇劣質信息的傳播。因此從知識發展的角度來說,限制并規范這種信息顯然是必要的。
但從互聯網平臺的性質來說,這種情況交給平臺顯然是不夠的,因此就需要相關部門的進一步介入。
至于如何治理,此前針對互聯網謠言的相關舉措或許能夠借鑒。我國曾在2017年正式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并在隨后相繼出臺《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等規范性文件,通過法規監管來對網絡謠言等亂象對癥下藥。而如今哪些以“XX專家”作為話題的互聯網信息,本質上其實和謠言的傳播相似,因此同樣可以通過聯合相關部委、地方網信辦、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商業網站及專家、網民等多方力量,堅持嚴查嚴懲的基本原則,從根本杜絕問題產生。總而言之,要保證避免那些給“專家”這個詞抹黑的“假專家”,尊重科學建議的“學術性”與“實用性”。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