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器網 能源環境】“之江新語”中曾經提到過,“我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與社會的和諧,通俗地講,就是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而這句話也明確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協同轉變的長遠目標。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已經現代化產業的融入,在露營文化以及戶外活動熱潮的影響下,憑借著湖光山色與人文情懷,實現了從自然優勢像經濟建設之間的轉化,真正意義上的做到了靠山吃山。但與此同時各式各樣的問題又隨之涌現出來。
盡管,不少地方通過發展環境經濟替代了那些以犧牲環境來換取經濟增長的經濟模式,讓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綠水青山也成為了一種常態,但與此同時,游客的增加以及大眾意識的缺乏,卻讓原本干凈的自然中無形之中增加了各式各樣的垃圾。于是,工業污染減少了,環境污染卻依舊嚴重,盡管各地都在積極進行垃圾處理工作,但背后,其實體現的是環境保護現階段仍然存在的問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背后反應的“靠山吃山、靠山養山、靠山護山”問題其實既是一個經濟建設與工業發展之間協調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大眾監管以及大眾參與的民生話題。要讓“綠色生態”良性的轉化為“經濟財富”首先需要的其實是在確保產業合理化的同時,長期的監管保護自然環境。
一方面這個保護是監測層面的,借助現代儀器,對環境的基本參數以及污染情況,進行量化的檢測,從而確保環境處于一個合理的、安全的狀況;另一方面,保護同樣要兼顧監管工作,對于參與到環境中的每個人,都應該加以約束,讓每一個人都具備“主人公意識”,自發的去保護環境。
然而后者其實并不容易,因為每個人想法不同,自我約束能力也不同。因此這時候就應該用合適的規范與處罰機制去促使他們自我約束。當然這背后涉及到的就是針對旅游、露營景點環境保護的規范完善了。
而除此之外,用現代技術為自然環境搭建一個完整的生態保護體系也同樣重要。科技發展和自然保護本身并沒有矛盾,矛盾的出現其實是使用者意識的錯誤導致的。人類無法征服自然,卻可以和自然共處,借助現代儀器,將自然資源以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狀況合理運用,將威脅到自然的外因揪出并遏制,其實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方向。靠山吃山更要靠山護山,環境保護道阻且長。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