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時候,熱點新聞往往會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年初時候的血氧儀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而就在最近,受到“日本核污水排海”新聞的影響,不少人開始購買家用
輻射檢測儀,甚至,在一些電商平臺上,直接將這類產品作為了“熱賣產品”進行推廣,有些人氣型號更出現了“一機難求”的情況。
但與此同時,隨著不少用戶收貨試用,頻頻鬧出笑話之后,大部分人開始恢復理性,正確的去看待家用輻射檢測儀這類產品。于是一個問題也隨之而來:核輻射檢測儀到底是不是智商稅,老百姓有必要購買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輻射檢測的原理。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輻射檢測儀器采用的是蓋革-彌勒計數管(GM管),其檢測原理是,當每一次射線通過GM管并引起電離時,GM管便會產生一次檢測電流脈沖,輻射檢測儀顯示的數值,其實就是記錄下的脈沖的次數。但實際使用的時候,這種檢測儀有兩個局限性。首先是檢測范圍,GM管只能檢測x、γ射線,測不到α射線,其次是放射性存在隨機的特征,因此在實際檢測過程中,輻射檢測需要取一段時間內的連續讀數計算平均值來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當然這并不是說使用GM管的儀器就不能用于
輻射測量,即便在專業的測量工作中,使用GM管的輻射檢測儀也是重要的工具,但是,目前市面上大眾可以買到的家用輻射檢測儀,GM管品質良莠不齊,許多時候靠嫩惡搞產品本身就有問題。
因此僅從檢測準確性的就角度來說,輻射測量屬于專業性要求比較高的領域,需要“專業人員+專業設備”共同參與完成,檢測過程也十分復雜。甚至,從實際檢測的難度來說,即便是專業的設備,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就得到準確的檢測數據。因此結論也顯而易見,家用輻射檢測儀并不推薦購買。
說完了這個問題,我們回到輻射問題本身。實際上輻射檢測的自檢難度與輻射的存在關系也有聯系。我們其實生活在一個輻射無處不在的環境中。自然界存在來自于宇宙射線的輻射,生活中存在人工輻射,甚至我們腳踏的這片大地上存在來自地球本身的輻射。而人體對于輻射也具備一定的承受能力,也就是安全照射劑量,上限為1毫西沃特(mSv)/年。正常來說,我們在生活中自然承受的輻射,一年也不會達到這個劑量。而像是CT等醫療需要的時候,醫生也會嚴格的計算我們身體的承受能力來安排檢查。對于生活中的輻射,我們能做的,是維持正常的生活習慣,避免購買灰色渠道三無產品,至于其他的問題,我們要相信有關部門的監測、檢測和監管能力。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