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所知,宿主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兩種免疫系統,即獲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或適應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和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或natural immunity)。獲得性免疫是人們最早認識的免疫機制,由B、T淋巴細胞針對特定病原菌產生特異性抗體或特異性淋巴細胞亞群的免疫反應,因而曾被稱為特異性免疫(specifc immunity),因其需要二次刺激,其免疫反應相對緩慢,不能足夠快地達到清除微生物的目的。
天然免疫雖在20世紀后才被人們逐步認識,但它是更為古老的免疫系統,存在于所有哺乳動物、昆蟲和植物體內,能別各種病原微生物,即具有辨別自身與非自身的識別能力,是一種非特異性免疫。由于感染時天然免疫較獲得性免疫反應快,并能誘導獲得性免疫的形成,因此,在感染早期,天然免疫較獲得性免疫要更為重要。
現已研究表明,天然免疫識別病原菌是通過天然免疫細胞上的一些種系特異性膜蛋白(germline-encoded molecules)介導的,這些分子有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識別病原菌細胞壁外膜上特-有的相對保守的分子結構。Janeway將病原菌細胞膜上的這些保守結構稱為病原菌相關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將宿主細胞表面識別PAMPs的分子統稱為模式識別受體(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
PAMPs往往是大多數病原菌共有的結構,并且是病原菌致病性不-可-缺-少的成分,如:革蘭陰性細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革蘭陽性細菌的脂磷璧酸(lipoteichoic acids,LTA)、肽聚糖(peptidoglycan,PGN)、分枝桿菌的糖脂、酵母的甘露聚糖和病毒的雙鏈RNA等。細菌DNA,如非甲基化CpG也是PAMP分子。PAMPs具有兩個重要特征:即為微生物所特-有,宿主細胞不具有這種結構;以及不發生抗原變異,對微生物生存和致病性十分重要,能引起宿主天然免疫系統強烈反應。
現已發現的 PRRs主要有清道夫受體(scavenger receptor,SR)、CD14、Toll樣受體(Toll-like receptors,TLRs)家族、脂多糖結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 protein,LBP)、β2整合素、L-Selectin、C-typelectins、collectins和補體受體(CR1/CD35,CR2/CD21)等,分別以膜結合蛋白存在于天然免疫細胞表面或以可溶性蛋白存在于循環內。業已研究表明,PRRs是宿主識別病原菌的“感受器”并發揮啟動宿主防御和效應功能的作用,而且通過介導吞噬細胞將病原菌源性多肽提呈給T、B細胞,促進獲得性免疫的形成。因此,PRRs在宿主防御感染,并介導宿主反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作用較為明確的PRRs主要有:SR、CD14、TLRs、LBP等。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2025廣州國際分析測試及實驗室設備展覽會暨技術研討會
展會城市:廣州市展會時間:20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