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網 能源環境】立足國情和科技、產業基礎,我國于1992年開始正式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在2002年進行重組。時隔14年之后,2016年11月29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部署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目標。
2018環保政策大盤點
作為七大產業,節能環保產業一路高歌猛進,達到了的戰略高度。與此同時,各項政策頻繁出臺,整個環保體系得到了極大的完善。可以說,2018年是我國環保體制建設的關鍵一年,也是環保從口號標語到真刀實槍轉變的關鍵一年。那么,這一年究竟出臺或者施行了哪些值得關注的重要政策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梳理一下。
TOP1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通過于2016年12月25日,施行于2018年1月1日。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已誕生整整2年,開征也將近1年。作為環保稅的前身,在我國擁有三十多年歷史的排污費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從行政收費到依法征稅,我國依然遵循著“誰排污誰付費”的機制,不過執行機構、執行力度和執行效果等方面都大有不同。伴隨著地方部門陸續開出首張環保稅稅票,這項新稅法在我國各地落地生根。
對于廣大排污企業而言,未來一段時間的環保負擔無疑很重。不過從長遠來看,前期投入的大筆治污資金,將有效降低企業的污染排放,減少環保稅方面的支出。在市場當中,嚴格執行節能減排標準的負責任企業將更具優勢。與此同時,隨著環保稅的開征,企業、事業單位等納稅主體對環境污染防治設備、環境監測儀器、防治污染材料和資源綜合利用設備等環保裝備的需求將大幅提升。相關行業商機頻現,市場規模龐大。
TOP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
2018年8月31日,由環保部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得到全票通過,將于2019年1月1日開始施行。作為我國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它吹響了“凈土保衛戰”號角,為我國開展土壤防治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
據了解,該土壤污染防治法主要依據“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分類管理、風險管控、污染擔責、公眾參與”的原則,明確了土壤污染者的責任,強化了公眾的參與感。作為土壤污染的主體,有關行業在環保高壓之下面臨一場大洗牌,不少低產能、高污染的企業將被強制關閉或搬遷。如今距離2019年已不足一周,不知道廣大企業是否已經做好準備。
TOP3 《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
藍天保衛戰是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12個新詞之一。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大氣十條”的順利實施,國務院于2018年7月3日公開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以加快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打贏藍天保衛戰。
該計劃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眾多重點區域范圍,提出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等污染物的目標指標。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將成為未來三年的重點行動,綠色環保產業將更為“吃香”。加快研發節能環保技術,生產節能環保裝備,提供節能環保服務,有利于增強未來的企業競爭優勢。從單一的裝備制造商向專業化的服務商轉型,成為很多環保裝備廠商的發展訴求。
TOP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修正于2017年6月27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水污染防治法加大了對水環境的保護力度,有利于更有效地保護我國水環境安全。其中,引人關注的改動點是河長制的增加。盡管這項制度的誕生已有15年,但是明確建立并推廣到全國卻只是近兩年的事。
此外,水污染防治法還有著諸多亮點,包括實施排污許可制度,加強農業、農村水污染治理,加強飲用水的管理,加強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等等。伴隨著水污染防治法的施行,全國《河長制工作規范地方標準》和《湖長制工作規范地方標準》在2018年10月發布,《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也在同一年發布。一系列水污染防治、水環境保護相關法規政策的誕生,充分體現了水污染防治法的立法精神。
TOP5 生態環境部“三定方案”
2018年8月1日,《生態環境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簡稱“三定方案”)正式開始施行。即日起,環境保護部、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等國家多部門的生態環境保護職責,被整合入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內。在此基礎上,生態環境部的職能也發生了轉變,將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各類污染排放監管與行政執法職責,切實履行監管責任。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生態環境監管將更為嚴格,工作效率也有望提高。
小結:除了上述五大新規,2018年還有諸如《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試行)》、《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關于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多條相關政策出臺或者開始實施。無論是身處環保風暴中心的廣大排污企業、節能環保企業,還是被風暴席卷的科學儀器行業,都感受到了來自上層的高壓。不過壓力之下也未必沒有生機,順應政策要求,積極做出改變,是廣大企業生存下去的出路。在即將到來的2019年,又會有怎樣的環保政策誕生呢?還請多加關注。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